现代榫卯工艺改良的龙凤榫加穿戴工艺介绍

share
有粉丝让我录点关于榫卯工艺的视频,正好有一位粉丝想定制传统的龙凤榫加穿戴的工艺的衣柜,这种方案被我给否定了。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被现代榫卯工艺改良的这种龙凤榫加穿戴的工艺,首先说一下这个龙凤榫,有人叫子母扣或者说是地板扣,这种拼板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两块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两块板之间更加牢固,闪电拼或者其他的拼板方式也是这样的道理,为什么说会被现代的笋板工艺改良的呢,实际上就是因为胶的粘合力得到了大大提升,过去古人粘板的时候都是用的余胶胶的粘合力也不是那么强。必须要通过增加两块板材之间的接触面积,用这种方法提高牢固性。而而现在的胶的粘合力就非常强,两块板子直接刷胶去粘板就很难开裂。反正我做这么多年家具没有看到一处开裂,是从拼板的这个缝隙这块开裂的。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就是拼板粘胶的地方的粘合力是要大于木材本身的内部应力的,所以假如说有开裂,也是从木质纤维那个地方开裂,而不是粘板的地方。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做个简单的小实验(*.51test*),把两张纸粘在一起,用力的去拉两端,断裂处一定不是粘的那个地方。再说一下穿戴工艺的改良,传统的穿戴的做法是在板子的背面开梯形的槽,再通过梯形的这种木方进行固定,最早我们也是用这种方式,但是用这种方式做的柜门一直存在变形的问题。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实际上是木材受潮胀大,在干做反复几次之后,木方和梯形之间的空隙就逐渐增大,木方是不能牢牢的拉紧板材的,木方不能和板材紧密的接触,就不能有效的控制柜门的形变。尤其是我们做的衣柜的柜门,普遍都是2米高,50厘米左右宽,立在那里自重太大,所以我们发生取消变形这种情况。比如门关上之后,上边的是能严丝合缝的关瑾,下边可能就翘起来,或者说是下边严丝合缝的关瑾上边翘起来。后来经过我们呃木工师傅的多次实验和研究,就把这个穿戴工艺给改进了一下。第一板子背面咱们不开槽了,直接用胶和螺丝固定。不管是木材干缩还是湿胀穿戴都可以有效的拉住柜门不变形。但这种方式呢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控制力太强,木材反而容易开裂变形。是控制住了,但是它裂了。最后我们又在这个基础上柜门的背面开泄力槽,让木材受潮胀大后,它涨到提前挖好的那个槽中,并且螺丝的开孔固定方式也有改良,我们开提前开好的螺丝孔是下窄上宽,下窄是起固定作用的,上宽是它直径是要大于螺帽的直径的。这样木材在干缩滞胀的时候,螺丝它是有一定的活动量的,就不会导致咱们这个柜门的开裂或者变形。自从我们改进了这种贴合式穿戴加卸力槽的工艺,就很少有客户反馈柜门变形的问题。即使有,通常也是在5毫米的范围内,基本上肉眼是看不到的,柜门开裂的问题也基本上很少发生了。从此我们家的所有的产品,包括柜门无论大小,包括桌面,包括其他的很多类似的结构的家具,我们都采用这种方式。对比传统的子母扣加穿戴的方式,贴合式穿戴会更加节约成本,而且更加的呃稳定,不易变形开裂。
### 榫卯工艺大揭秘:解锁龙凤榫与穿戴工艺的改良之道

在家具制作领域,榫卯工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传统技艺。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现代榫卯工艺改良后的龙凤榫加穿戴工艺。

龙凤榫,也有人称它为子母扣或者地板扣。这种独特的拼板方式,核心目的是增加两块板材间的接触面积,以此让板材连接更牢固。其实呀,像闪电拼等其他拼板方式,原理也是如此。

过去,古人粘板靠余胶,那粘合力不强,所以得靠增加接触面积提升牢固性。而现在,胶的粘合力大大提升,两块板子直接刷胶粘贴,很难开裂。我多年做家具的经验表明,拼板处极少从缝隙开裂,因为粘胶处粘合力大于木材内部应力,开裂多在木质纤维处。不信?你可以做个简单实验,把两张纸粘一起,拉两端,断裂处肯定不是粘贴处。

再说说穿戴工艺的改良。传统做法是在板子背面开梯形槽,用梯形木方固定。但这样做的柜门容易变形,为啥呢?原来是木材受潮胀大、干燥收缩反复几次后,木方和梯形槽间空隙增大,无法紧密接触并有效控制柜门形变。像咱们常见的衣柜柜门,又高又宽,自重较大,更容易变形,比如关门时上下边不能严丝合缝。

后来经过多次实验研究,改进了穿戴工艺。板子背面不再开槽,直接用胶和螺丝固定,不管木材干缩还是湿胀,都能有效拉住柜门不变形。不过,这又带来新问题,控制力过强,木材易开裂变形。于是,又在柜门背面开泄力槽,让木材胀大时有空间,同时改良螺丝开孔,下窄上宽,给螺丝一定活动量,避免柜门开裂变形。

自从采用这种贴合式穿戴加卸力槽的工艺,客户反馈柜门变形问题大幅减少,即便有,也在极小范围内,肉眼难察觉,开裂问题也很少发生啦。而且,相比传统子母扣加穿戴方式,它更节约成本,稳定性更佳,不易变形开裂。掌握这些改良要点,你也能轻松打造出高品质的家具哦!
榫卯工艺,龙凤榫,穿戴工艺,改良,胶,柜门变形,开裂,实验,螺丝,泄力槽
share